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九十一章 点醒杨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点醒杨涟(1 / 3)

“洗干净一点,都是你们自己要吃的东西,弄的越多,去了辽东就越不怕断粮。”泰昌元年十一月初五、燕山脚下的一条小河旁,此刻这里正蹲着数万人在河道两旁。他们身旁,有着一车车托运着秋收的粮食。说来奇怪、此刻的他们正在清洗大米,而作为将领的戚金、秦邦屏则是跟在朱由检身后,一边吆喝人马,一边为朱由检解释道:“大军出征、若是在行军途中,是不可能带直接收下来、剥了稻壳和麦壳的粮食。”“远征的兵马,粮道拉长就容易被袭击。”“因此要减小粮食的大小,所以军粮是有所不同的。”戚金给朱由检介绍着,顺带举例道:“一般来说、在城中驻守,吃软和的大米、小米是不出奇的。”“但要是长途奔袭,或者说深入敌境,在旷野交战的话,粮食的体量要少,要能吃饱。”戚金的话,朱由检理解的不难,说白了就是便携式的口粮,例如近现代的压缩饼干就是。不过他很好奇,戚金会用什么办法制作能够压缩的口粮。好在他的好奇没有几秒,就被戚金解答道:“这军粮、在出征之前,需要取米一石、去壳洗干净,煮熟之后暴晒烘烤,晾干之后取出杂质,再蒸一道。”“如此反复十次之后,便能获得两斗硬米。”“这两斗米需要士兵背负行军,每次埋锅造饭,每人取硬米三钱,抛于沸水中,煮沸后便能得到一碗硬米。”“这样的两斗军粮可以吃多久?”朱由检听懂了,说白了就是将米中的水份去除,多次反复后压缩米的重量。但就算是这样,又能吃多久呢?面对他的问题、戚金笑道:“加上二两军盐,一块醋布,这两斗米足够大军吃五十日。”“军盐和醋布是什么?”听到两斗米能吃五十天,朱由检微微一愣。两斗米换算过来,不过二十五斤罢了,等于每日吃半斤米。但联想到这二十五斤米,是用一石米晒干压缩而成的,朱由检也就不觉得奇怪了。他小时候也见到过,一粒米若是煮熟在冷藏,那就会比原来的米更轻,但是口感更差。如此反复十次、实际上米还是那么多,但只不过重量减轻了。在朱由检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时旁边的秦邦屏笑着解释道:“军盐需要取盐三斤,下水入锅煮沸,直至坚小不消的模样,大概就会有三个指甲盖那么大的块状,重量二两,每次做饭时用刀削去一丝便可。”“醋布便是将粗布一尺浸泡入一斤醋中,暴干后,每次做饭时,剪下一寸,泡入水中,待粗布变色再捞起。”“另外还会取桑葚、野果、或者其他东西,也是暴晒后泡水而食。”“这些东西都不能少,若是少了一样,便会让士卒难以坚持。”秦邦屏的话,从科学角度来看,说白了就是补充盐份和维生素罢了。在古代、居然有人能想出这种办法,更是说明了古人并不比现代人蠢笨,甚至还有所超出。后世人不过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罢了。这么一想、朱由检也说道:“日后御马监若是有机会能接收太仆寺,那必会叫每个士卒,都吃上肉脯。”寻常士卒吃上肉脯是很难得,尤其是在行军中。朱由检用大精力养羽林三卫和御马监,要的就是他们骁勇善战。可若是连吃都吃不好,他们还怎么骁勇?怎么善战?眼下御马监的草场、耕地不够,自然是养不起那么多足够大军吃的牛羊。但是朱由检有信心,只要按照他的计划下去,牛羊只会越来越多。他这么想着、随后和戚金他们翻身上马,向着燕山大营赶去。马背上、朱由检问道:“按照此地前往辽东,不知需要囤多少军粮才够?”秦邦屏见这问题简单,也直接回答道:“从此地到沈阳一千二百里地,大军日行五十里的情况下,大概需要二十四日。”“因此等家姐带白杆兵前来,加上民夫,一万一千人的情况下,应该需要一万一千斗军粮,醋布倒是不需要。”“不过盐必须准备一万斤,另外最少弄两万斤干菜和三万斤醋。”“军粮一万一千斗的话,大概需要用去壳米五千石左右。”“好!”听到秦邦屏的话,朱由检对他们二人道:“我届时调御马监挽马两千,马车两千、盐万斤、蔬菜一万斤,醋三万斤,另外从御马监拨银五千两。”按道理来说、朱由检是没有必要出这笔钱粮的。因为按道理来说、兵部会出,并且好皇兄也答应了会按照二十两一人发军饷。不过这些日子,秦邦屏和戚金教了他这么多东西,也算是他半个师傅,因此他不可能就这样放任不管。另外、他也有要事要和两人沟通,所以在两人拜谢后,朱由检便道:“辽沈互为犄角虽然好,但还是需要驻守镇江,以三处为犄角牵制努尔哈赤,这点两位比我更清楚。”“但我想说的是,要平定努尔哈赤很难,百万辽人之中,到底有多少投靠了努尔哈赤,出卖了多少情报,这点我们不得而知。”“所以我希望两位将军万不要贪功冒进,出城迎敌。”“眼下最重要是守好辽东,随后等待石柱和浙兵的后续援军。”“我与皇兄说过,要想致胜,首要便是将辽东兵马裁撤,换为客军守城。”“只要两位将军坚守辽东三年,麾下必然有数万兵马。”“届时我派孙应元、满桂等人携七卫一营前往,辽东指日可下。”“殿下所言,末将听进去了。”戚金与秦邦屏纷纷回礼,而朱由检也交代道:“之后秦良玉夫人前来,我怕是不能迎接了。”“不过请放心,我明日返回京城后,会请皇兄拨银三十万两,五万五千两作为开拔银,其余作为未来一年的军饷。”“至于秦良玉夫人,我会请皇兄另拨银,请她返回川东后继续募兵。”“如此甚好……”秦邦屏和戚金对视一笑,而朱由检也笑着带他们向着燕山大营赶去。三人返回燕山大营后,由于是正午,因此都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处休息。朱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