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九十六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2 / 6)

    朱由校不想忍了,或者说、他忍不下去了。

    江南派系的浙党、齐党官员一定是促成这次淮北大饥的主要推手。

    既然浙党和齐党麾下的商贾不顾大明的江山,那么就派东林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好皇兄,而此刻的朱由校却阴沉着脸,隐隐发作的模样叫人心季。

    过了片刻、在勖勤宫寂静一片的情况下,朱由校赫然开口道:

    “戚元辅……招募多少兵马了……”

    “大概六千余人了……”听到这话,朱由检只能判断着说出具体数目,不过他紧接着又怕好皇兄想动用武力,因此解释道:

    “戚元辅南下江南不过二十二天,在浙江招募兵马不足半月,想来兵马还未形成战力。”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徐鸿儒在山东的起义失败,是因为杨肇基、赵颜等人指挥得当挡住了叛军的兵锋,成功围剿了徐鸿儒。

    但如果朱由检记得不错的话,在挡住白莲教叛军的过程中,吴阿衡、孙传庭两人是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战后纷纷升官。

    可眼下、吴阿衡跟孙传庭都被调往了四川和贵州,两年之后能不能平定奢崇明还是一个问题。

    这次的淮北饥荒、肯定和徐鸿儒能一举大旗,就能得到数十万百姓响应有一定关系。

    所以、这场饥荒必须在短时间遏制住,并且还要妥善的让淮北百姓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以此才不至于在两年后响应徐鸿儒的叛乱。

州、山东郓城同时起义。

    因配合不好,徐鸿儒提前带领曹州府一带的白莲教徒,连同不堪忍受压迫的农民百姓起义,一时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呼声震天,群情激昂,聚众万人。

    短短半个月,这场起义就发展到了六十万人之多。

    见到了徐鸿儒的号角吹响,大明各地的白莲教徒纷纷响应徐鸿儒的起义。

    七月、于弘志在武邑和景州交界的白家屯起义。

    “我知道……”朱由校眼神澹漠,拿出了身为皇帝的威严,轻声道:

    “传旨、晋升参将戚元辅为吴松总兵。”

    “调升兵科给事中杨涟为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南直隶监察御史,节制吴松总兵戚元辅。”

    “再命南镇抚司指挥同知陆文昭南下,二人协同巡查淮北,前往南京押运漕粮北上赈灾,同时押运漕银、加派银北上顺天!”

    “另外、改京察由六年为三年,自明岁正月开始京察,左光斗调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助左都御史张问达京察天下!”

    但如果按照沉炼口中的淮北情况,显然这不是一场正常天灾所导致的饥荒,而是人祸。

    朝廷的情况朱由检明白,通州粮仓不足三百万石粮食,京城的太仆寺、太仓加起来也不足两百万石。

    京城的粮食本来就紧缺,如果要调粮救济,那就只有从江南。

    但是就眼下局势来说、哪怕是好皇兄的旨意,也不一定能叫江南的官员放出粮食。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可还指望着淮北饥荒赚银子呢……

    九月,泽县的康傅夫率众起事河南汝宁府固始县起义,声援徐鸿儒。

    十月、四川白莲教徒也纷纷起义响应徐鸿儒。

    一时间,起义的烽火漫天烧起,大有席卷全国之势,震撼了明王朝的统治……

    尽管之后徐鸿儒等人的起义不过六个月就被平定了,但是却造成了百万人的流离失所,把原本有些殷实的济南、青州两府,硬生生霍乱成了贫瘠之地。

    如果不是镇压的足够快,徐鸿儒也准备不足,那么漕运就会被断了,京城百万百姓都会面临缺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