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鲜政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鲜政变(2 / 3)

在明金战争中的中立地位。萨尔浒之战时,他勉强派姜弘立率军一万三去支援明军,但私下却通款建虏,泄露军机,导致战败。不仅如此、面对熊廷弼派人向朝鲜征兵的要求,李珲也找了各种借口加以敷衍,并不断强调与后金保持往来的重要性。不过、对剩下的这几条里,朝鲜是否通虏来看,指挥过萨尔浒之战的杨镐可是心里清楚的很。朝鲜不可能掌握太多情报,想要出卖也有心无力。至于征兵和李珲与建虏保持外交和平这一点倒是母庸置疑。总结来说、这情报七分假,三分真,如果真的仔细追查,用不了什么精力就能查出来。不过在利益下,情报的真假显得并不重要,因此杨镐并为拆穿金鎏,而是假装生气道:“岂有此理!李珲受天朝之恩,居然做出如此腌臜之事!”“天使明鉴……”金鎏继续拜服,随后才抬头道:“请天使出手,废不忠于皇明上朝的暴君李珲!”“这……”听到金鎏坚持让自己出手废除李珲,杨镐皱了皱眉,他可不愿意趟这趟浑水。李珲固然不是个东西,但这并不代表西人党就是好的,相比较下、他们更不是个东西。以下乱上,这种事情是大明所不容许的。如果杨镐真的出手,他毫不怀疑远在京城的那些臣工,会把他弹劾的下一秒就要被皇帝赐死。但毫无疑问,如果李珲被废,那么大明是有利可图的。因此、杨镐只能试探性说道:“老夫不能出手,因为没有万岁的旨意,老夫没有这个权力。”“不需要大人出手,只需要大人将这份情报交给天子!”金鎏看出了杨镐的犹豫,急忙想出了办法。至于这个所谓的办法,不过就是用朱由校的旨意,随后将李珲废除罢了。或者说、只需要朱由校下发旨意,甚至于圣旨都不用到,他们就会动手废除李珲。不过只是如此的话,大明捞不到任何好处,因此杨镐想起了朱由检的信,不由眯了眯眼睛道:“将这份情报交上去,老夫怀疑万岁龙颜大怒之际,或许会派兵入朝,接管北道的镜城都护府来对付建虏,并以防朝鲜还有人与建虏私通。”“额……”听到这话,金鎏也为之语塞。他们是要夺权不假,但这不代表他们是傻子。杨镐的这话,似乎坐实了咸镜道的北道镜城都护府如果通虏,那么大明就会驻兵此地。虽然如果大明在那里驻兵,朝鲜可以得到大明的庇护,但问题是如果他么西人党同意让明军驻兵,东人党必然会群起而攻之。要想东人党打击不了他们,那就只有把东人党屠屠个干净。这么做,难度似乎更大了……“不管了,先答应下来再说!”金鎏一咬牙,直接开口道:“皇明上朝驻兵,为我朝鲜抵挡建虏,这自然是好事。”“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把这军情上奏了。”杨镐闻言,也没有给金鎏反悔的时间,直接便叫来了门外的锦衣卫。伴随着锦衣卫进来后,杨镐便把金鎏提供的情报给递了过去,末了不忘说一句:“八百里加急。”这句话说出,金鎏是彻底没有了退路。至于杨镐根本不亏,因为不管是西人党胜利还是东人党胜利,大明都取得了朝鲜人自己提供的通虏罪证,可以明目张胆的入朝驻兵了。杨镐的计谋得逞,而金鎏在没了退路后,也确定了杨镐不会帮助李珲之后,便在短暂的寒暄之后返回了自己的府邸。此刻他的府邸之中已经被众多西人党被包围,而街道上的巡逻兵马也成为了他们的人。所有人在这里,都是为了等金鎏的消息,而当金鎏把消息带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面色难看了起来。“情报交了出去,如果不能拨乱反正,那么东人党绝对不会放过我们。”“先下手为强!”西人党内部的一些官员都意识到了这件事曝光后,将对他们有多么不利。即便到时候杨镐出面保他们,也很难保下来。既然这样,那么他们就只有把事情做绝了。“召集四周的兵马,仅凭城内的兵马,我们是没有办法击败东人党的。”“李适的威望和能力都不错,由他率领反正的兵马,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十分完美。”在这昏黄的屋内,李贵、金鎏、申景禛、李曙、具宏、具仁垕、李时白、李时昉等十余人制定了反正的计划,并公推在军中有极高声望的兵使李适为反正大将军,于明天的傍晚准备进攻王宫。与此同时,金鎏也开口道:“必须要在反正的同时,将绫阳君送到军中,让李兵使保护!”“这是当然的。”其余人纷纷颔首,随后便商讨了一下反正的细节,最后在天亮前众人各自离去。众人渡过了压抑的一天,而为了避开朝鲜君臣的政变,杨镐也在一早带领骁骑卫和锦衣卫的两百余人出了汉城,准备前往南边的水原去踏青。杨镐的离去,也让西人党的众人彻底的放下了心。酉时三刻,当朝鲜王京汉城中的百姓往外赶,贵族往里归的时候。西人党的李贵、金自点等人陆续率所募“义士”赶到城中的弘济院,而作为大将的金鎏也带领了自己的一百家丁抵达。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陆陆续续的数百人没有抵达,加上天色没有黑,所有人都还在等待最好的时机。只是在他们等待的同时,只是和所有的政变一样,政变者终总会出现有一些叛徒,而此刻作为朝鲜王的李珲也有些心神不定。“孤今天的眼皮一直在跳……”景福宫的昌德宫内,正在作画的李珲捏了捏眉心。作为朝鲜的王宫,景福宫的位置位于汉城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为北岳山。洪武二十八年,朝鲜太祖李成桂令郑道传监督修建宫殿,依明代王府之制营建,所以宫殿实际上并不大,还不如大明同时期的周王府、福王府和蜀王府。在这样狭小的王宫中,任何风吹草动都难以逃过有心人的双眼,而正当李珲觉得不安的时候,脚步声便在殿外的走廊响起了。“王上,领议政求见……”“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