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徙陵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徙陵制度(2 / 3)

只要拿下了中亚地区,加上大明现有的疆域和各类矿产,科技上去后基本不会有稀缺的资源,没必要贪恋罗布泊干涸后的钾矿。

拿下疏勒地区、安西的尹犁河谷,还有中亚的费尔干纳河谷,那足以养民三百万,养兵五万。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准备把各都督府的兵马数量做一做调整。

他让人打开了《大明坤舆万国全图》,随后看了看大明眼下的疆域,最后做出调整道:

“东军都督府接管两广、福建、琉球府、瀛洲、朝鲜防务。”

朱由检点评了一下迁移的效果,同时也对王承恩说道:

“你散班之后去东宫和太子说一声,西域二省的人口不用太多,三百万便可,聚集地也以疏勒、安西为主。”

朱由检对西域二省的态度很重,但态度重不代表就要无限制移民。

后世移民是因为当时汉人在当地处于少数民族,并且还需要防备西北和北方的敌人。

可大明面对的问题不一样,大明有科技代差,五万北军在不考虑后勤的情况下,足以碾压整个欧亚大陆。

为此,他自然是和李玉说了不少好话。

不过迁移司的规矩在那里,鄯善县想要迁移多少人,不是看关系硬不硬,而是看鄯善县产出的粮食有多少,够养活多少人。

就眼下这点田地,养活他们那八百多人都只能说是勉勉强强,李玉已经算法外开恩了,不然孙可望只能带走七百多人。

所以在知道了迁移的条件后,孙可望便不再纠缠,而是带着已经准备好的百姓,自掏腰包买了八百多个大饼充作队伍的午饭,让他们立马赶路前往鄯善县。

如他们这样的,还只是移民浪潮下的一个缩影,真正的情况,此刻是掌握在朱由检手中。

“在敦煌,那里会派出一队骑兵和向导带领你们前往鄯善县的。”

李玉解释了一些路线,孙可望听后也开始安排人把物资装车。

澹水、行李什么的交给骆驼,机器、粮食则是交给挽马。

出发前,孙可望还询问了一下鄯善县有没有煤炭,得到的答复是有煤矿区,而且现在由被俘虏的两千多土寇马匪在明军的看管下开采。

李玉的这话,对于孙可望来说是一条好消息。

另外,面对没有几年的日子,朱由检也做出安排道:

“调任满桂、孙应元为大都督府左、右同知。”

“着曹文诏接任北军都督,着贺世贤任东军都督。”

朱由检把自己的两个心腹调回了京城,虽然看样子是高升,但实际上却没有了太多实权。

在南军支持朱慈燃,西军态度保守的情况下,曹文诏和贺世贤两个人掌控北军和东军,能让朝堂上减少许多争吵。

年轻的迁移司主事李玉与孙可望曾经有过一面之缘,毕竟孙可望也是近几年新生代文官之中的翘楚。

“多谢李主事……”听到物资已经准备好,孙可望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朱慈燃安排的了。

他带着八百多名百姓前往了自己鄯善县的物资所在处,出现在他眼前的是大小三百多大挽马和两百多头骆驼。

除了这些,还有两百台用黑布绑着的拖拉机,以及一袋袋粮食和粮种、蔬种。

那些东西,孙可望一眼望过去就知道大概数量,不过他最在意的还是拖拉机。

“南军都督府作为小西洋、南昆仑两大监察使司的后备。”

“北军和西军不变,但五军都督府都要做出兵员调整。”

“东军兵员缩减为三十营,北军增加为五十营,西军增加为五十营,南军保持四十营。”

“现役数量保持在七十万以内,不得超过。”

朱由检说完,王承恩立马记下,并且让人发往了五军都督府。

不仅如此,在人口问题上,林丹汗带走了绝大多数牧民,剩下的吐鲁番十几万蒙古人也被朱由检派人迁走。

现在的安西、北庭两省,汉人虽然少,却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

三百万汉人,是朱由检考虑到生产力和未来大明还要向中亚河中地区开拓而想出的数量。

这三百万汉人,在日后大明打下中亚地区后,还要移民前往当地,帮助大明巩固当地的统治。

这三百万人口不至于让西域和中亚的自然环境发生改变,毕竟罗布泊干涸的事情便是前车之鉴。

“两个月的时间,五十六万人……”

承运殿里,看着手中标写着迁移了五十六万六千三百二十七人的迁移司奏疏,朱由检对朱慈燃的政策推行说不上满意,但也没什么可说的。

“殿下,安西北庭的百姓都突破五万人了?”

旁边的王承恩瞥了一眼奏疏内容,没想到新政推行下,迁移的速度居然那么快。

“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六月前,西域人口能达到三十万人,也算是好事。”

如果有拖拉机,但是没有煤炭,那他孙可望想要把鄯善县治理好就很困难了。

现在有拖拉机,也有煤炭,那想要治理好鄯善县就不是难事。

不仅如此,李玉还告诉了孙可望,鄯善县已经有开垦的熟田二千二百多亩。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在春种前赶到鄯善县,那他们这八百多人还是能在秋季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的。

就凭这些熟田和拖拉机,孙可望有把握再迁移三千人前往鄯善。

尽管在朱由检看来,曹文诏和贺世贤不太具备担任一军都督的能力,但如果不让他们上位,那他们一辈子都不可能有这能力。

人是得经过锤炼的,孙应元和孙守法,曹勐几人就是明晃晃的例

“我身后这八百多百姓都要随我去鄯善县,不知……”孙可望想和李玉先沟通好,但李玉却笑道:

“孙知县能让百姓自发跟随,我迁移司自然不会阻拦。”

“粮食和水、机器都在这里了,孙知县可以随时出发前往鄯善县。”

“最近的路是从敦煌向西北七百里,顺着大漠边缘前往蒲昌海。”

“蒲昌海规模广大,东西长百里,南北宽四五里,可以在那里补充澹水后向西南七百里,随后就能抵达鄯善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