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都市言情>大魏芳华>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再临太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再临太白(1 / 2)

秦亮沉默了一会,终于收住了心神,继续说道:“南边那片大山脉的南麓,还有一条山沟能插到傥骆道一侧。不过以前我派人去看过,灌木丛生人迹罕至,需要先开路。”

郭太后记得当时与秦亮密谈过此事,秦亮的看法是要有灭国之功;不过时至今日,只要能拿下汉中、威望便不小了。此役非常关键!必定能改变朝政格局。

他想了想又道:“东边的子午道南段、也有小路能穿插到傥骆道上。不过我们在子午道上有偏师,一旦进军到黄

钟会问道:“秦将军要在四条路上设军寨、防备敌军偷袭粮道?”

秦亮只要在汉中之役中获胜,便能打破这种平衡,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更妙的是,打破平衡之后、还能很快重建平衡!

因为此役的战果、能强化三家的辅政地位,对大家都有好处。

秦亮下令安营扎寨,在宽敞的地方先修整一夜,明早再继续前进。

一行人出营,沿着大谷向西走了一段路。秦亮站在谷地里,看着熟悉的山谷,顿时勾起了回忆。

钟会全笑道:“多谢。”

秦亮转头道:“关键还是依靠了地形。士季有机会过去看看,便知怎么回事了。”

但无论如何,此次用兵、至少魏军内部的情况要比曹爽伐蜀那次好。

走完这段数十里的谷地,之后就要翻山了,道路也变得狭窄。

所以无论是杜预羊祜的劝诫,还是族兄阿蘇提醒,都没有动摇秦亮的决定!

在勤王之役刚结束时,郭太后便希望秦亮能够执政,不过当时的时机、确实远未成熟。

秦亮遥指前方,“这就是最北侧的一条路,也是最好走的。”

就像两个人一起压马路,当时甚至觉得有点无聊。然而只要有时间的发酵,多年后重新来到那条路上,或许就会开始怀念、当初那些简单的事,当初在身边的人。

虽然有坡道,但此时的地形总体还是很平坦,尤其是向西北边看,几乎是一望无际。渭水南岸的地势、有一种像阶梯一样的“原”,每上一个坡,地势就会高一截;因此人们回头看来路,视线比在平原上还要开阔。

众人点头附和,钟会、王沈二人探头过来看地图。但这张图是总体图,看不出来地形,只是有标注而已。

七月很快就到来了。秋季方临,洛阳的天气依旧很炎热,关中应该也差不多。

郭太后一早在太极殿东堂、接受了百官的朝见。每逢朔望都有这样的礼仪,一般不谈正事。郭太后没有立刻回后宫,却到了东边的那间署房逗留了一阵。中书省的人随即抱着一些奏书走了进来。

她见大长秋的谒者令张欢在身边,随口问了一句:“西线的兵马是七月初出发罢?”

张欢躬身道:“卫将军正是这几天进骆谷。”

郭太后当然记得时间,只是故意用了询问语气而已。

时间确实是很神奇的东西。秦亮仔细回忆起来,刚遇到陆师母时、并没有多大的感受,心里就顾着怎么保命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回想起初偶然相遇的场面、便又多了一些令人怀念的意味。

而秦亮的人马,则是在最近这几天才分批开拔。主力走傥骆道,偏师走东侧的子午道。

即便军中有王金虎、王沈等王家的人,秦亮与王家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此时的朝廷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内部矛楯并未憿化到曹爽时代那样。

譬如褒斜道出口叫箕谷,山势十分陡峭、还得走栈道,只要附近的褒中城派出部分蜀军,便能把路堵死;基本不用指望。

看到了秦岭之后,走过去却耗费了大半天时间,次日大军才进入骆谷。

大军已经渡过渭水,无数人马沿着大路南行。秦亮等人正骑着马,沿着斜道爬坡。

这时秦亮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个年轻大汉脸上,问道:“卿是马孝兴(马隆)?”

机会难得,成不成就看这一次!

否则这么等下去,在外祖王彦云老死之前,秦亮必须继续小心维持关系,谨防出现意外。待到七十多岁的王凌去世,因为秦亮的地位并非毫无争议,權力更替的时刻,可能还会出现风险。

山路又走了两天,秦亮等人来到了太白山的南麓,抵达一个叫都督门的地方。太白山南侧,一条宽敞的大谷东西延伸,此时的地形便豁然开朗了!

马隆拜道:“隆拜见卫将军。仆跟着骁骑将军到关中的。”

接着他看向南边的大山脉,其中重峦叠嶂、一山比一山高,顿时又想起了陆师母。当时遇到陆师母的地方,正在那片山脉之中。

……西线的兵马,其实六月底就开始出动了。

秦亮点头道:“主要就是两处,一处在此地,另一处华阳集。此地南边那条山谷,只需一两百人在最狭窄的地方修工事、便能完全堵死道路。”

在姜维没有拆围的地方,故道(褒斜道)、陈仓道很难有什么进展;秦亮只是用屯兵作为疑师佯攻,但估计骗不到姜维。

她随即转头看向房门对面的后窗,只见太阳刚刚升到一座宫殿的旁边、仿佛挂在重檐上一般。这里虽有宫阙阻挡,但地形平坦开阔,必定与秦川中的景象全然不同。

郭太后没有去过秦川、但听人说起过,她对那个地方至今还有一些心理阴影。

当初她真的以为,秦亮死在了那崇山峻岭之中、尸骨无存!

但是这次,郭太后依旧没有阻止秦亮带兵重入秦川。毕竟此事是秦亮自己的主张,她当然不能因担心危险、故意去拖后腿。

何况在当今天下,真正干大事的人,无一不参与军事。士族司马家的人如此,远宗曹爽也是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