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都市言情>大魏芳华> 第五百七十七章 雁过留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七十七章 雁过留痕(1 / 2)

一家人拜完灵位,羊祜留他们夫妇、在府中用午膳,说是吃素。羊耽没有推辞,一起到了饭厅入座。

侄子羊祜、侄女羊徽瑜都在服丧,不过礼制不同。羊祜着粗麻布,羊徽瑜则穿缉边的熟麻。她现在住在娘家,但与逝者的关系、仍是已经出嫁了的妹妹。

偏厅外的光线越来越亮,太阳还没出来。

大伙又等了一阵,却不料太常羊耽没到,反而是宦官张欢先来。

羊祜家就在附近,羊耽下值早、便与宪英一起去了侄子家,到羊发的灵堂上一炷香。

这时羊徽瑜却轻声道:“当初李丰许允在东堂谋莿,还有几个宦官参与,那件事怕是与陛下有关?”

叔子淡淡地说道:“我听说大将军刚回到洛阳时,封赏是增邑三千二百户。昨日陛下却忽然要划十郡之地为晋国,恐怕陛下也想明白了。”

辛宪英稍作停顿又道,“我料事还是不够大胆阿。照这么看,秦仲明任职大将军期间,甚至可能把吴蜀某国给灭国了?”

几个属官似乎仍有点緊张。因为秦亮刚刚暴露出某种迹象,他们估计尚未习惯。

况且郭太后一向是个谨慎持重的人,明皇帝时期皇后嫔妃都有被杀者,就她没事。曹爽司马懿辅政时,她大多时候便听从曹爽等人的建议,现在秦亮做大将军、她多半也是如此。

既然不能回头,那也没必要捂得太严实。让策封走一遍过场、大概并非坏事,增加一下声势,却没有留下话柄!

曹芳这个皇帝的策封,跟预定的曹启还是有所不同。曹启不到七岁,将来如果被秦亮推举上去,曹启的诏书,在天下人眼里不就相当于、秦亮自己夸自己?

因此秦亮什么也没做,打算是以不变应万变。皇帝要送策书,便让他送!只不过谋划好的大事,最好往后稍微拖延一段时间了。

今日策书没有发出去,却仍是一件大事!羊耽自然谈起了此事。

羊徽瑜转头问弟弟:“弟做过大将军长史,以弟之见,秦仲明往后会接受策封晋公吗??”

一早秦亮就来到了前厅阁楼,穿戴好青色官服、笼冠,印绶等一应俱全,等候持节者羊耽前来。

昨日听闻皇帝要直接策封晋公、秦亮确实有点惊讶,但细思之后,仍觉得对于大事的推进、此事还不足以产生多大的影响!

若是人们讲点实在的。皇帝给策封一个晋公,对标的是当年的魏公;秦亮只要还要点名声,便不可能直接接受,说不定弦外之音、还暗指秦亮有不臣之心!毕竟之前在东堂、宣读过一份皇帝赏赐诏书了,便是为秦亮增加食邑三千户。

如今因为皇帝追加一个虚假的态度,就能够弥补以前的巨大矛盾、可以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吗?

密谋刺杀、毌丘俭起兵谋反,都与皇帝脱不了干系!相比之下,前阵子皇帝在太学造势、想要亲政,诸如此类的事还是小节!

张欢又附耳道:“殿下之意,策封不妥。故遣仆出宫,与大将军商议。”

羊徽瑜的神情再次变幻不定,她的情绪好像起伏很大!片刻后,她转头看了一眼弟弟羊祜。但今日谈起大将军的事,羊祜倒显得有点沉默。

不太宽敞的厅中出现了

命运多变,羊耽也不知该对羊徽瑜说什么,便继续把事情讲完。

叔子沉吟片刻,不置可否道:“晋公开国,不合制度,且很容易让人想到、当年太祖受封魏公故事。泰雍辅佐大将军,目前定该劝阻。”

……事情有些曲折反复。然而策封、策封不受、策书未发,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等同于什么都没有发生。所谓雁过留痕,大抵如此。

羊祜开口道:“原先仆在大将军府时,未曾提及过此事。现在表弟已是大将军长史,要问问表弟。”

秦亮思索了片刻。郭太后是可以信任的盟友,既然她有自己的看法,那依她好了。因为这件事不像新皇的人选,秦亮定要坚持己见、非得不选曹髦!!

很多事就是这样,怎么选择都可以,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罢了。秦亮当然要顾及郭太后的感受,毕竟曹芳早就说过一句话、从今往后与郭太后的母子关系恩断义绝!

接着羊耽便继续在太常寺处理日常事务。他什么都没说,但心里当然会琢磨是怎么回事。

两次诏命都来自中书省,

因为魏朝的情况、与汉朝完全不同了,汉朝的宦官与太后权势相当大,属于可以和士族群体三足鼎立的存在;而魏朝的宦官已经形同奴仆,后宫的权势也大为削弱。

朱登将张欢带到西厅,张欢揖见罢,便走到秦亮身边,俯首低声道:“大将军,皇太后殿下暂且把策书收走了。”

但若讲明面上的虚套说法。秦亮作为臣子,并没有废帝的名分,须得郭太后下诏才行,理论上并不是秦亮去废帝。何况秦亮建议上书,也会加一句、如伊尹霍光故事。这事就不再是、秦亮与曹芳两人之间的问题。

汉朝权臣霍光,后代涉嫌谋反被灭族,但霍光自己并没有谋反。他手握大权、且皇帝无道,却没有取而代之,维护了汉室社稷;这事在后来其实是正面事迹。

加上如伊霍故事,就跟如萧何故事一样,属于一种声明。所以朝廷给予大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之时,一定会有一句“如萧何故事”,就是让大家想想萧何、他不是没有篡位吗?

除此之外,秦亮还权衡过别的事。

他现在完全没有退路,一旦失去大權,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一点比当初司马家的处境还要糟糕,因为河内司马氏家大业大,如果不把野心暴露出来,就算家势下滑了、极可能也不会灭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